中青网评:青年不该被公考束缚职业想象

2017年11月27日 20:38 穆天强 点击:[]


(资料图)

  又到一年公考时,报考公务员VS职业选择,这个年复一年的话题还是要与青年谈一谈。

  不久前,清华出身的高晓松在电视节目上,遇到一位清华校园“风云人物”,这个学历与各项综合素质拔尖的高材生,正在为毕业后做什么而烦恼,高晓松直接批评他:“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高晓松自己也说过,回母校演讲时,最怕学生问“应该去国企还是外企?”“是否该考公务员?”。言外之意是,青年特别是名校毕业生,哪能太多为职业盘算纠结,应该遵循内心。职业不仅仅是为了基本生活,还是事业方向,少一些眼前的盘算,多一份内心的选择,多一些人生意义公共价值考量。高晓松有这样的想法,与他的从业道路有关,他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亲眼看到国家发展红利给公民个体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自己也是多元化发展社会的从业受益者,这从他的多种职业腾挪就可看出。

  青年进入社会,面临职业谋生人生发展选择,面临“公务员工作稳定有地位有保障”的现象认知,是否就可以随波逐流投身公考大潮?关于青年选择职业的烦恼,当年的马克思也有,他当年做出的解答和选择,对当代青年仍有价值意义。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

  在今时今日语境下,公务员就是一项职业,而且随着它的职业属性逐渐回归祛魅。作为一个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同样也不是如此简单。如果带着“特权和地位”的不健全心态进入公务员队伍,就会如当年马克思所说的“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不同于经济社会资源匮乏的小农社会,今日中国足以提供“使得个体获得充分发展”的外部环境。科举时代,读书人没有什么出路,踏上“科举取士”独木桥是必然选择。而在中国已经雄踞世界第二经济体创造了无数各种就业岗位大众创业写就无限可能的今天,依然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实在是落后时代自欺欺人。中国经历了数次创业大潮,每一次大潮中勇敢跳进大海游泳的人中所获颇丰者甚多,他们会告诉你,不要辜负这个多样化多种可能性的时代,遵从你的内心,做自己喜爱的擅长的工作,人人皆有出彩机会。

  当公务员只是社会上诸多职业中选择之一,但不该是狭窄选择中的必选。当一个社会的青年都挤在遐想当官出头的窄胡同,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创造性也会萎缩。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提法,是关于西班牙和英格兰的比较,西班牙之所以经济衰退的原因是当时西班牙所有人都向往做官员,最终创造性被埋没。而在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上,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就干脆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风靡世界,多少饱受国家经济衰退苦楚的外国青年希望来中国碰运气找机会,中国青年岂能被安逸虚荣心束缚手脚?青年或艳羡马云、马化腾创造世界级卓越企业,或津津乐道高晓松的跨界从容如鱼得水,殊不知他们是顺应了时代潮流遵从内心当年做出了“时代和内心双赢形成合力的职业选择”。

  在这个选择更多元化的年代,只有合适的人去合适的岗位,才能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国家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青年人应该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要做人民公仆的,就好好去为民谋利。想要有所开拓的,也可以去创业创新,这些都是实现梦想、为国家谋发展的机会。追求个人价值和履行国家社会职责并不冲突,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往往也是个人价值最大化的选择。事实上,现在该庆幸,当年一批有梦想有抱负的青年,顺应国家潮流勇敢选择创新创业,他们构成国家创新社会活力的中坚,现在的他们不是“油腻的中年人”,而是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创新达人。

  时代的发展,需要多样的人才。没有所谓最优的职业选择,只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统筹考量顺应时势的人生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青年身处最好的时代,岂能因职业化选择之一公考,而人为遮蔽条条都能通罗马的多元选择和精彩人生(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程振伟)

上一条:超越自我的大学路 下一条:“同学们赶上了万象更新的大时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