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青年强则国家强——我校实施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

近日,我校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举办“mg4355线路检测官网2022年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期培训班已于10月顺利开班,来自全校各学院的40名在校生参与此次培养计划,其中包含2名博士生和9名硕士生。

该项目由对外交流与合作处牵头组织,此次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邀请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数十位知名专家按照专题授课的模式,对有关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领导能力、全球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质量。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查道炯教授讲授《“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教授讲授《中国创新与创业前言》。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新闻学系主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陈开和教授讲授《国际公文写作》。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讲授《中国与全球治理导论》。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马琳副教授讲授《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新时代青年全球化职业能力提升项目,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提升在大型国企、跨国公司、涉外机构、国际组织、大众传媒以及政府部门相关岗位任职和工作的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扩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该项目采用“课程+实践”的培养模式,由9门课程、9场结合课程主题的系列讲座,以及与课程教学有机衔接的9项国内外实践活动构成,培训持续一学年,完成项目课程者,可获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颁发的中英文双语结业证书。

此次培训受到了参训同学的积极参与和高度认可,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有所获。


新青年班班长、急诊创伤学院21临本二班学生 肖炜豪:

在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我获得了许多知识。《跨文化交流与沟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马琳副教授用自己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及高超的英语水平向我们讲解了跨文化沟通的定义、跨文化沟通的障碍、文化的深层结构、文化的要素等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相关知识。王勇教授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高旭东教授的《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创业——大变局下的中国创新与创业前沿》、陈开和教授的《国际公文写作》、查道炯教授的《“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这些教授都是在国内该领域的专家,他们以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教授我们专业知识,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拓宽了作为大二本科生的我的国际视野,让我在这个项目里面收获颇丰。                                              


新青年班学习委员、管理学院2021级公共卫生专业研究生 龚衍花:

通过这个班的学习,我深有感触:

第一,平台好。这个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面向国内高校学生设立的新时代青年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项目。结合国家实际,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平台确实是很优秀。平台的老师也非常热心,管理与服务很专业。

第二,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是各个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流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开阔式的引导方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三,自身能力的提升。教授们渊博的学识,独特的见解,给我带来更多的是对理想的坚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的眼界与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研究生,能跟着这些专家学习,把学到的东西进行转化并加以科学运用,可谓受益匪浅,甚是珍贵。



新青年班纪律委员、口腔医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学生 钟文:

在这个全国大学生平台上,我们和全国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一起,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探讨学习中国发展、创新、理念和政策等一系列话题,从中国看世界,也从世界看中国。老师的讲授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每堂课我都不由地惊叹老师丰富的阅历、宽阔的眼界和耐心的答疑,每堂课下来都是满满的收获。同时评论区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们更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切磋交流,参与其中,让我倍感荣幸。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能收获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海医学子能够参加到项目中来。


培训学员、中医学院19级中医一班学生 胡峻珩:

就人生经历来看其实这是一个很适合提升自己视野与格局的人生阶段。我们本次学习当中最深刻的不外乎“国际形势”与“国际视野”,前者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跨时代的大潮里,进步速度能更清晰地呈现出何为跟不上就会落后。而这段时间上课我对后者“国际视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以往的较为肤浅的等同于“了解国内外事物”,到现在理解为一种崭新的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更关注世界大背景下人类不同文明、经济、社会直接的联系,这背后隐含着平等的思想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而平等或许是中国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思想之一。真的很有幸能参与本次学习,这是我理解关于“国际”“全球”两个词的学习在切合实际的关注以及责任感,也是现代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培训学员、中医学院20级中西医班学生 张琳琳:

新青年班课程已经进行两个星期,“当代中国”“国际理解”和“跨文化沟通”三个模块的学习让我深感“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意义之重大,要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责任感,对自己、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自信,并对不同文化或文化多元性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在国家日益强盛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国际,拓宽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


培训学员、国际护理学院21级涉外护理班学生 赵思涵

每次上课前课后老师都会收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用独特的视角进行解答。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国文化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的跨文化交流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包括方方面面,从宗教信仰、中西饮食、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等等。所以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要时时注意文化差异对日常生活和沟通产生的影响。


培训学员、公共卫生与全健康国际学校21级硕士研究生 康金雨

在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在《逐梦太空与伟大的航天精神》的讲座中,孙将军从中国航天的发展和伟大成就,发展航天的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从学习发扬航天精神,做航天事业的接班人等方面慷慨陈词。孙保卫将军长期在国防科技和航天领域工作,曾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中国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党委书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曾多次参加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控制任务和卫星发射任务。近两小时的讲座中,孙保卫将军有句话说到,人生与国家一样,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或灾难,但我们不要怕,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这句话对我很是启迪。新时代对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其内涵及当代价值的了解,展现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