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以身立教为人师:培养学生追求优秀的心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所谓以身作则,首先是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质;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在口头上传授,在行动上带头。
陈世民教授还记得,他1979年入学的,当时刚高中毕业,是在毫无学科基础的情况下开始学习生理、生化、微生免疫学。印象最深刻的是陈历昌、林碧瑚、邓子夫三位教授都很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因材施教,师德高尚,从不差别对待。
虽然当时工资水平很低,这些老教授们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竭尽所能地去教导学生。在学校无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不仅着手理论教学,更加入了实践教学,陈世民记得邓子夫和林碧瑚老师留学回来后,还为他们免费开设日语课,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技能。“而今,我也身为一个老师,能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也会将从三位老教授那里得到的教学理念传承下去。”陈世民说。
接受采访期间,陈世民听到还有两位海医大一的学生在现场一起采访,忍不住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作为海医的学生,要学会做人。陈历昌、邓子夫等就是值得学习的典型。“你做人境界越高,你的学术水平、你的事业你才能够更好发展,家庭生活才能够幸更幸福。”一声声叮咛,一句句嘱托,皆是海医几十年的形成的教书育人精神。
“对待同事,作为教研室负责人,可以说,我对得起教研室里每一位同志。” 谈起生理学教研组(室)的工作,邓老师曾经如是说。具有博大爱心的邓子夫,对教研组(室)里每个晚辈,都给予慈父式的关心与爱护,每个新来的教师,跟班一年后,必定送进修提高。教学方面,他带头承担大量的理论课、实验课教学任务;他认真听青年教师的课,热情提出改进意见;他手把手辅导青年教师做动物实验;他积极为青年教师联系攻读硕士学位的学校;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解决新来教师生活上的困难……他为人宽宏大量、乐观豁达,有时下级偶尔对他的顶撞,他不计较、不上心,呵呵一笑便完事。
老教授们的教学方式,也为陈世民后来从事教学这个岗位留下了深厚的石基,当时教学环境和实验设施都很简陋,但三位老教授以极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以肢体语言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抽象的课程,他们将科研思维与创建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在教书的同时,也注重因材施教。在陈世民从事教师事业的过程当中,他们的教学理念,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值得学习并传承下来。
陈世民曾在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当时负责他在那所大学的导师曾感叹两天不学习就会落伍。无论国内国外,好的老师对于学术都是精益求精,这是后来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之一。邓子夫老师曾于1990年自费3万元进行生理学会的创建,他于学术的无私奉献理念也是教书人应具备的素质,这些素质是传承三位老教授理念不可或缺的。
陈世民还记得那个时候,英语不好,因为英语是从大学才开始学起,但是陈历昌却能看懂很多英文文献。他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起看,所以现在陈世民也能毫无压力看懂英文文献了,还可以给留学生上课。
“八九十年代文献资料紧缺,自己花钱订阅,很多文件不和现在一样很方便查阅。当时有一本文献索引,从索引中找到这本书再去图书馆找,如果图书馆没有只能找别的学校复印,我们那个时候条件差,但是也只能一步一步跟着陈教授学英文。”陈世民说。
老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理念上,技能上,更影响了后来从事的专业领域。在80年代初陈历昌接触到国外先进的pcr技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陈世民后来从蛋白质水平来看哪些肽链变异导致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在基因序列确定以后,马上就从基因开始。因为蛋白质难度大,复杂度高,速度慢。
陈世民教授在上示范公开课
陈世民说:“我们传承了陈教授的对于血红蛋白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突破,把整个海南异常血红蛋白病的原因,频率,分布,突变特点搞清楚了,搞清楚了地贫的突变,携带情况,黎族人的地贫情况,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原因和突变弄清楚了,最后我们做了一些健康和老龄化方面的工作。和昆明动物所一起研究决定是否长寿的分子机制。”
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代代海医人沐浴在奋斗、科学、求知的精神之下,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医学经世济民:在海南为海南
“慈心仁术护百姓,经世济民佑苍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医生“崇尚自然,悬壶济世”的敬仰之情。在学校,他们是教书人,在校外,他们还是好医生。
1969年,邓子夫下放屯昌枫木干校,天天干的是伐木、锯木等重体力劳动;天天劳动归来,累得一摊泥似的往床上一倒再也不想起来。可是附近枫木公社卫生院没有经正式培训的外科医生,听说干校来了一位从大医院下放、很会做手术的医生。于是,该医院凡碰到外科疑难病例或紧急手术时,都跑来干校找他。
这位古道热肠的邓子夫,不管是半夜三更或是中午休息时间,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他热情为卫生院、为附近生产大队卫生所、为病人义务提供诊病治病服务,忠实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
有一天,一位被水牛角贯穿性扎伤大腿的农民,被送来附近乌坡卫生院。当时伤者失血严重,如不及时输血、不及时手术则危及性命。邓子夫见状,二话不说,伸出胳膊:“我是O型血,马上给伤者配血、输血!”在手术设备相当简陋的条件下,他不但运用自己的外科技术、在设备与同时下放的林博慈医生一起给伤者实施手术,还献出自己殷红的鲜血,将伤者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不久,他同样献艺又献血地得救了当地一位肠套叠的儿童。
1977年初某天,邓子夫在海南医院眼科上班,门诊大厅来了六位来自乐东黎族自治县的黎族儿童。这六名面黄肌瘦病孩,都具有同一、罕见的体征:双眼或单眼眶周边红肿,有游走性硬结或伴有眼球外凸,医院有关科室组织专家对病孩会诊,没有做出明确诊断。邓子夫本不是眼科专科医生,况且他有教学任务在身,完全可以置之度外。
然而,在强烈的同情与医生职责感的驱动下,邓子夫随即下到乐东县黎村苗寨调查,发现当地不少儿童患有同样的疾病,再深入调查发现当地儿童麻疹发病率很高。对麻疹后的并发症——眼结膜炎,当地少数民族治疗土法是用从田里捉的青蛙肉捣烂、直接敷贴患眼数天。联想起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用青蛙进行生理学实验时,常常发现青蛙体内有寄生虫,邓子夫心想:会不会是寄生在青蛙肉中的寄生虫进入眼眶寄生繁殖引起的眼周红肿甚至于压迫眼球呢?
为了证实自己的初步判断,邓子夫亲自给患者做手术并将术中取出的寄生虫,喂养猫、狗过后再行解剖,发现实验猫、狗肠道里有该寄生虫成虫的繁殖。那么,这是哪类寄生虫呢?他请本校寄生虫学教研组组长连德润老师对该寄生虫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孟氏裂头蚴虫。之后,邓子夫与其他老师一起赴乐东调研、一起收治病人、一起下水田捉青蛙,他将青蛙体内的寄生虫喂养猫狗,一个月后解剖时发现猫狗肠道里有同类寄生虫成虫。
不久,邓子夫与其他老师合作撰写的《海南眼孟裂头幼病临床观察及流行因素的调查》一文,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此文后来被《健康报》转载),引起中国热带病研究所一位名叫张惠兰的著名专家的注意。他给邓子夫老师来信了解情况,不久后还带领几位研究热带病的专家,让邓子夫带领他们下到乐东进行实地调查并复查收治的病人。在多次下乐东、琼中等地调查过程中,邓子夫在当地卫生院,为几十例感染该寄生虫的病人做手术,通过手术治疗及口服吡喹片相结合,将这些病人从濒临失明的边缘一一解救出来。
邓子夫教授有关孟氏裂头蚴论文的手稿
几年后,热带病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二十几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参加大会。会上,张惠兰教授介绍了海南乐东所发生的眼部感染孟氏裂头幼病,引起与会者的兴趣与重视。会后,二十位专家飞来海南考察,来到海南医专生理学实验室,请邓子夫介绍眼孟氏裂头幼病的症状特征和海南流行病情。专家们对邓子夫留存的病人治疗前后的照片、蛙体内裂头幼活体标本甚感兴趣。有的专家还拍摄这些照片甚至原始病历作为资料保存。
有的专家说,在这之前,曾听说过有这种病但没有亲眼见过;有的专家说对此病闻所未闻。过后不久,一位泰国卫生部顾问、一位美国热带病学专家来海南考察时,经海南卫生厅介绍,也来海南医专访问邓子夫,了解有关眼孟氏裂头幼病资料。之后,张惠兰教授在热带病学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中,引用了邓子夫与连德润老师合作发表上述论文中的有关资料。此篇渗透了邓子夫拳拳爱心、殷殷心血的论文,荣获1982年广东省高教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海南行政区优秀科技成果四等奖。
与邓子夫一样,还有很多人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海医,奉献给了海南医学事业,身体力行地践行悬壶济世的医者精神。
以身立教为人师:培养学生追求优秀的心
一所大学的成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努力、年复一年的坚持。在新时代,海医基础医学人站在新的起点,更有新的使命。
“2021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年榜”莫壮伟在疫情期间
在“2021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年榜”中,毕业于mg4355线路检测官网的医生莫壮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榜上有名,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等部门的表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毕业于mg4355线路检测官网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病原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易玉芳,自愿加入了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成立的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关小组,2020年春节第一时间赶往实验室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攻关。她奋战在抗疫一线从事病毒检测工作,不怕苦累,24小时待命,经常需要深夜或凌晨赶往实验室,通宵检测,为的就是确保第一时间上报最准确的结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始建于1984年的mg4355线路检测官网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始终秉承着“诚爱谦廉,勤谨专业,独具一格,爱国爱校”的院训,坚持“人才强院,基础强校”办院理念,在海医的发展之路上作出自身独有的贡献,培养有情怀的医学人才,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结出累累硕果。
基础要打牢,任何时候都应该强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基础医学是医学之基,是现代医学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并探索新的疾病防治手段的自然科学。当今世界仍面临着许多重大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关键要靠科技,核心在基础。
如何进一步促进学院未来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时任学校校长,现党委书记赵建农曾强调,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关乎学校最基础的学科与专业建设,学校在全力支持基础医学学科与专业发展的基础上,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行动。
一是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要利用好我省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和区域优势,以推动“放管服”试点工作为抓手,走改革开放发展之路。
二是要紧跟大势、聚焦特色,紧跟学校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步伐,分析学院自身优势,凝聚学科力量,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三是要主动谋划、勇于创新,充分发挥学院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基础医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中的主阵地作用,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之路。
四是要加强沟通、团结合作,加强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学校出台的最新政策,对学校发展积极献言献策,走上下联动、和谐共进发展之路。
五是要引育人才、用好人才,着力引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努力培养中青年学科骨干,做好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大胆使用青年才俊,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走以人为本的持续发展之路。
砥砺前行,铺展历史画卷;奋楫笃行,书写时代华章。历经几十余载风雨征程,海医基础医学人将继续开拓进取、只争朝夕,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