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校友办)
  • 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校友办公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平和的心态,充实的人生一一记海医解剖学张岳西教授

日期:2018-12-11 点击:

平和的心态,充实的人生

一一记海医解剖学张岳西教授

汹涌的人群中,每一张脸背后都有个故事,或精彩或平实。

在海医解剖学张岳西教授那笑容可掬的脸孔背后,同样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工作”

张岳西,19368月出生于广东兴宁县一个乡村,他的童年、少年都在兴宁渡过,1955 9月考上中山医学院医疗系。1906年,张岳西大学毕业之时,正是经济三年困难之际。虽然物质十分乏,但年轻憨厚的张岳西精神世界却很富足,作为团支部组织委员、党的助手,他身上充溢着为报答党与人民培育之恩而大展身手的干劲。当系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和蔼地同他:“小张,即将毕业,你希望到哪里工作?”

“听从党的召唤,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工作!”张岳西不加思索地回答。

“你知道哪里最艰苦吗?

“不知道。”

“省内目前最艰苦的地方数海南,你愿意到海南工作吗?”

“愿意!”张岳西斩钉截铁地回答。

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虽然海南岛对他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是个遥远的地方,可胸怀强烈的政治热情,他义无反顾地登上开往海南岛的轮船。

走出高楼深院、红墙绿瓦的母校,走进杂草丛生、道路泥泞、满目破旧的教室。低矮的茅草房的海南医专校园时,他深切感受到“条件艰苦”两字的内涵。

“解剖”两字好沉重

同从中山医毕业、同结行南下的18名同学中,有分配临床当医生、也有任基础课老师,唯有张岳西分配解剖学教研室任教。

谈到这里时,张教授苦笑道:“我小时胆子最小,最怕鬼神,可没有想到,此生却当解剖学教师”。

当医学生时,他牢记恩格斯所说的“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的真理。当学校组织号召报名参加高资班培训时,他填上“解剖学”的志愿,决心冲破传统观念,为解剖学教学事业做出毕业努力。

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纯朴的张岳西认为,解剖学与其他基础课课程一样,也是一门科学,从事这门科学的老师自然应具有与其他老师同等的社会地位。

然而,当他走进解剖室、走上工作岗位时,现状比他想像的艰苦的多。

在工作人员方面,解剖室教师只有1958年中山医毕业的师兄——汪兆麟老师及一个姓张的工人师傅。

在教学标本方面,本来,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占相当比例,而解剖学实验课便是让学生观察各种人体标本,然而,该室中无论大体标本还是局部标本寥寥无几、少得可怜。

   “忆往昔,铮嵘岁月稠”,六十年代初期,全国上下,国家职工粮食实行定量制,无论男女老少每人每月21市斤大米,扣除3斤支持灾区,一月只定量供应18大米。在饥荒的蹂躏下,好多人都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虽然乡下生乡下长的生活经历,赋予张岳西一副强壮的身体,让他平安度过那个饥荒年月,但在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的状态下走上讲台、制作标本、读书到深夜、完成教学任务的滋味让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

   生活上的艰辛只是肉体上的煎熬,这种痛苦他完全可以承受,他感到迷茫、困惑的是社会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解剖工作者的偏见。

     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教书

   1994年,张岳西老师在他的《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中有这么一段述职:“任副教授八年以来,在教学工作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教学工作方面,担任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及口腔专业颌面颈部解剖学三门基础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和检验专业的解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兼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及海南省解剖学会的工作。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和教师工作量。

   由于认真教书育人,尽职尽力工作,本人得到历届学生、同事及上级领导的好评。每年都受到学校的年度行政奖励,曾被评为1991年度优秀教师、1990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获1989年海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所领导的解剖学教研室多次荣获先进单位称号、曾被评为1991年海南省高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91年学校爱国卫生先进单位,1990年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单位、1995年荣获"海南省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本人曾参加1990年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解剖学》教材的编写工作(该书由我国解剖学元老、中山医教授叶鹿鸣总审、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人与汪兆精老师一道,带领解剖学教研室全体同事,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和学校经费相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同心协力,终于在1989年建成我省第一家多用途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为提高海南省解剖学教学、医疗和科研水平提供优良的条件。该陈列室对外开放以来,深受医学生、教师和医护人员欢迎。国家教委和省领导人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医学代表团及国内一些同行专家参观后,都给予高度赞扬,井荣获1989年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学成果海南省一等奖。

   “为了让学生增长医学知识,我们还开辟了作为第二课堂的《学习园地》,紧密结合课程进度及其他医学基础课及临床应用,本人为此园地共撰写23篇科普文章,深受学生欢迎......

  与张教授质朴谦和的为人一样,他的此份述职,文字质朴,材料翔实,自我评价客观实在。

  在解剖学标本陈列室,这个被称为人体结构艺术馆的陈列室,里面陈列的几百件标本中,有不少是出自张岳西教授之手。

  谈到人体标本制作的艰辛,张教授这样描述道:

  如果是头颅标本,则使用钢锯、锤子、锉子,那架势不亚于机械制造厂的车工与钳工。

  如果是神经标本,便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分离,那种小心谨慎又极像苏州刺绣的女工。

  如果是骨骼标本,便精雕细刻,那姿态又象创作中的雕塑家。

  “百年修来同舟渡,千年修来曾共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岳西与汪兆麟俩教授,同是广东兴宁老乡,同为中山医毕业、又同在海医解剖学教研室()共事四十多载,可以说,知张莫过汪也。

   汪教授是这样评价张教授的:“我与张岳西老师在解剖学教研室共事四十多年,我认为张老师纯朴,对人真诚,克已奉公,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他专业思想强,四十多年来一直安心解剖学工作,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他备课认真,爱护学生,教学效果显著,是个很优秀的教师。”

谈到张教授,与其共事三十年、现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的吴志虹副教授怀着敬重的心情说:"我是张老师的学生,又是张老师的同事。我认为,张老师身上体现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为人质朴宽厚,见荣誉就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文革中因为职业的缘故声带结节,手术后声音斯哑,那时他在地区医院五官科工作已是得心应手,完全有条件改专业,可他还是愉快服从工作需要,重返解剖学岗位。改革开放后,为就近探望、照顾在家乡的老父亲,他已联系好调往深圳工作的单位,可领导上考虑解剖教研组的实际情况而挽留他时,他顾全大局,安心本职工作”。

乐观的性格,平和的心态

在采访张教授时,笔者随便问一句:“张教授,您平常有何业余爱好?”,语刚落地,身手敏捷的张教授顿时起身,从起居室一一搬出小提琴、手风琴、口琴、二胡等乐器,并指着客厅一角的脚踏风琴道:“这就是我的业余爱好。”

在海医工作时,笔者光知道张老师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饮茶,每月收入原原本本交老婆入“家库”是个家庭责任感相当强的好丈夫、好父亲,没想到,张教授还有如此高雅如此广广泛的音乐爱好。看来,张教授不但事业充实,其生活也相当充实,这种充实,不一定是住高档豪宅、开豪华轿车、腰缠万贯家财,而是精神上的充实。

“这些吹拉弹奏的乐器您都精通?”“我惊讶问道。

“精通谈不上,只是在学习、工作之余玩玩,自娱自乐而已。

“这些乐器,都是他边看书边琢腐边练习边弹奏......”坐在一旁的张教授的老伴,带着欣赏的口气道。

“张教授,看来你为人处世心态相当好,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你说的很对。我这个人对生活很容易满足。觉得有饭吃饱,有衣穿暖,日子就算过得去。如今我的家庭,比比上虽不足,比下尚有余,我自感生活很幸福”。

    寥寥数语让笔者顿悟了张教授身板笔挺,身材匀称、精神矍铄、脚步矫健、身心健康的奥妙,这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毕业分配时他能真正做到“听从党的召唤,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工作!”;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他在曾被人另眼看待的岗位上从一而终,一干就是四十多载(至今仍被返聘任教);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他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地教书。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他为人谦和低调,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文革中因声带结节及在地区医院五官科已是轻车熟路之时,愉快地服从工作需要,重返解剖教研室工作;

正是因为拥有颗平常心,他认认真真地工作,快乐乐地生活。

正是因为拥有一颗平常心,他老实本份,待人真诚,与诸同事和谐相处。

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在喧嚣纷扰的城市里,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何等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