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狗是没有假期的,这是我给学生一直强调的科研基本素养。去年写本子,大年初五就赶回学校鏖战本子撰写,打磨思路和科学问题,一直到基金委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晚上。今天又是大年初五,相比去年,今年整个人节奏是降下来了。但是,依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工作生活的习惯:大年初二就打开电脑编撰、完善今年新书的内容,一边编程,一边写文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的这个习惯从读研的时候就一直保持到今天,从不敢松懈。因此,我对我的学生也是这样的要求。因此,过了大年初三我就开始在群里面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寒假里的重要任务,逐渐收心,开始思考甚至动手,做到节日到正常学习的完美过渡。在我的提醒之下,部分学生也确实开始动了起来,这让我很是欣慰。今天有个学生就主动发信息给我,咨询关于论文中讨论部分的撰写要点问题。我在上学期的课堂上大概的提过论文中摘要、引言、数据与方法以及结果部分的撰写要点,对于讨论部分谈的比较少。主要是由于讨论部分没有固定的范式和结构,讨论也有长有短,中文论文中很多甚至就没有讨论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很多学生不太重视,甚至觉得是鸡肋,既不好写,又怕写的不好露怯,而且中文论文中又不太强调此部分。但是好的论文,最精彩的部分就两个:引言和讨论。我在审稿的时候一般也多看这两部分,这两部分最能反映一个学者的学术功底。论文其他部分决定论文的下限,而这两个部分决定论文的上限。虽然现代学术论文的框架结构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八股文,但是论文之间质量的高低就在于这两个部分,今天我主要就讨论部分撰写谈谈我的理解,也算是给学生一个回答:
讨论虽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框架,但是从论文的整体逻辑出发,还是可以看到论文讨论部分有其内在的逻辑范式可以遵循,总的来看,论文讨论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组织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1)通过与其他类似研究结果的对比,论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创新性。地理学的研究很多事基于地域的观测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规律总结,这一规律分析与形成过程是否靠谱,特别是数据来源、方法以及主要发现与其他类似区域的研究结果的对比可以有效的论证这一点。同时,论文的创新性也不是靠嘴皮子在引言里的吹嘘来决定的,而是根据你在讨论部分对比研究来论证的。
(2)结果中的突出与奇异部分剖析。在论文的结果部分,很可能会出现与其他研究结果明显不同的结果或者折线变化。这就需要笔者花大量的笔墨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这样的剖析很有必要。首先,通过剖析要达到释疑的作用,让审稿人信服;其次,通过剖析也可以变相提升改论文结果的可靠性。正所谓不辨不明。这种剖析可以借助横向对比,也可以从模型、数据等过程来解析变化的原因。当然,这些方法和思路也可以组合使用。
(3)在一些与社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的研究中,可以将政策启示单呈一段。这个部分在社会学相关或者人文地理学等学科论文的撰写中甚为必要。通过政策启示的撰写,可以将讨论部分的数字化结果升华为可执行的政策建议,这样可以将论文的适用性和前瞻性大大的提升,这也是论文创新性提升的主要思路。
(4)部分论文还要重点阐述研究不足和展望。一篇论文不可能解决该领域方向的所有问题,任何研究上的进步,包括数据获取、模型方法、甚至多源数据整合分析等的一点进步都可以作为发表论文的重要论据,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任何一点进步都能起到力挽狂澜、挽大厦之将倾的作用,论文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基于此,笔者是有必要详细阐释该研究的适用性及其科学运行所必须要达到的外部条件,这样可以为后来学者的跟进或充分理解研究的科学性提供科学的说明书作用。
总的来看,讨论部分的撰写与内容组织差别很大,同一篇论文不同的学者来写,完全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效果。就像金庸的《天龙八部》拍了那么多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味道。但是经典的翻拍一定是在叙事情结把控上更高一筹的人。论文也一样,想造就经典论文,就必须遵循科学的表达方式。经典的论文是科学中的经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和补充!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1373526.html